今年以来,预制菜在网上迅速走红。不少年轻人将预制菜视为餐桌必备,认为其快捷省心,对其赞不绝口,也有部分消费者形容既难吃又“没有锅气”,保持怀疑和观望态度。疫情让人们减少了在外用餐,再兼以“懒人经济”“宅经济”的发展,预制菜被看作“下一个风口”,行业赛道一路高歌猛进,涌入大量投资者。截至2022年1月27日,我国预制菜相关企业已达到6.81万家,这比两年前增加了数万家。


  所谓预制菜就是把食品原料经过预加工做成半成品或者成品,再根据需要配上各种辅料,让菜品在新鲜度和色香味上得到了很大保留。消费者拿到商品后,只需微波加热或开火简单炒制就可以吃到美味的家常菜。其省时、省力、省心、省钱的优势十分突出,原本需要高超厨艺才能烹饪的复杂菜品,如今通过“傻瓜操作”就能在家制作出来,再加上与餐馆动辄百元的消费相比的价格优势,预制菜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。

  然而,预制菜爆火后,质疑声也随之而来。一方面,预制菜行业准入门槛相对不高,行业内存在众多中小企业以及作坊式加工商,整体行业竞争格局十分分散,缺乏统一生产、销售、冷链仓储物流以及食安检测,食品安全质量令人担忧。另一方面,预制菜最早多为餐饮经营者在堂食、外卖中使用,是餐饮企业为降本增效选择的一条路,消费者原打算“下馆子、打牙祭”,品尝大厨新鲜现炒的美味,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吃到的却是预制菜,不仅涉嫌欺诈,更是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、选择权。此外,预制菜市场中上中下游供应端运营相对独立,组合销售时,还会出现袋内食品和包装袋食品保质期不一致、销售价格与实际价值存在出入等现象。目前,预制菜行业管理较为粗放,消费者不愿“糊涂”消费,经营者面对食品安全追溯,也难以说清来龙去脉。

  预制菜是时代发展的产物,在越来越受大众关注的当下,更应在规范标准下合理运行。既要有速度更要有质量,预制菜以其“方便快捷、简单易操作、口味均值较高”的特点,赢得餐饮经营者和大众消费者的青睐,也应当以其生产、加工、冷链、仓储、物流等各环节的标准化、规范化、程序化,保障食品安全,争取受众信任,确保消费者吃得安心、放心、舒心。既要讲经济更要讲诚信,预制菜出餐快、单位能耗小,为餐饮经营者降低了经营成本,经营者在对外出售时,也应当真实、全面地向消费者预先告知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信息,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。从长远来看,这不仅需要生产者、经营者、消费者三方的自我管理,更需要制定明确的行业规则,以强制性国家标准,规范指引预制菜行业实现健康、有序、长足发展。